2016年5月25日

關於相片張數、檔案大小的迷思

因為這些年接觸攝影工作,以及在教後製教學,所以多少會去注意一些 "數據"。(也可能是因為過去工程師工作的關係,很喜歡看數據分析... ^^;)

有些人很在意相片的張數,覺得拍多久時間,或是拍什麼活動,就應該有多少張相片... 其實如果是開啟縮時攝影模式,而且機器沒有中途因為記憶卡滿了或是電池沒電的問題中斷,然後最後都不挑片的話,的確是可以很精確地計算多少時間拍出多少張相片。例如每 5 秒拍一張,一個小時就有  
  60分 * (60秒/5秒)張 = 60分 * 12張 = 720張 
如果做成一秒30幀的影片,則可做出
  720張 / 30張 = 24 (秒) 
(不過加上過場,應該不只24秒)但除非真的是拍縮時,不然應該不會有人想要那一堆相片吧~而且就算拍縮時,要的應該也是最後產出的影片,而不是相片。^^;

那如果以活動來說呢?像婚禮,喵喵也不敢說什麼保證張數,每次遇到的情況不同,有的活動很多,家人很多,可能相機停下來的時間不多... 但也可能沒什麼活動,簡單儀式,參加的親友少少,也只辦小小的家宴... 如果保證張數說多了,那拍到後者就麻煩了(張數要灌水一下嗎?)如果保證張數說少了,那前者的可能會覺得只能拿到那麼少相片啊... 只能說儘所能地拍,儘可能地給。尤其是合照,為了避免大家不同調突然誰閉眼了,喵喵都會多拍幾張,但是就算按了五次快門,那還是一個畫面啊~不可能交五張說喵喵很認真拍了五張呢,挑一張最好的交件就好了(有時光合照加加就幾百張,很好灌水呢... ^^;)一般的拍攝也是,可能同一個場景,同一個動作,拍了好幾張,只在這些張數中取最好的...

說完了張數,再來說說檔案大小。檔案大小之爭又可以分為像素 / K數 / dpi... @@

像素是實際相片的影像點數(因為數位相片是一點一點組合而成的)通常在給相片時討論像素是比較實際的,像 FB 上傳目前最多是長邊 2048px(再大,上傳也是被縮圖掉)洗 4x6 相片最佳是 1200px * 1800px(太小會糊糊的,太大也只是被運算縮掉)

但是不同的影像格式有不同的演算法,所以存檔後的實體檔案大小(佔硬碟空間,也就是接下來要討論的 K數)也就不同,簡單來說 Jpeg 很省空間,Tiff 很佔空間。同樣像素的相片,一張 Tiff 所佔的空間,可能可以存上幾千幾百張 Jpeg。另外 Jpeg 還有壓縮率的問題,100 / 90 / 80 /... 壓出來的實體大小可能相差甚巨,因此可能發生同一張相片,輸出像素較少的尺寸(例如長邊 1200px vs. 1024px,壓縮率 80 vs. 100),但實體檔案反而較大的情況(也是一種灌水的方式啦... :p)因此如果說希望檔案能有幾K,甚至幾M,有時真的只是在檔案格式或是壓縮率上動動手腳... @_@

至於那些說給 300dpi 檔案比給 72dpi 檔案好的,或是要求只要 300dpi 不要 72dpi 的,但是完全沒在管要的照片像素大小(或是有想印出,但卻不知道實際想印出尺寸大小的)就略過略過吧... ^^;

2016年5月21日

不同的 ISO 在 Lightroom 中可救回的高光細節不同?

最近在做一些測試,發現了這個現象。